2月10日,《解放日报》第9版以“上海设计‘借壳’生长”为题💆,报道了我校应用艺术设计学院院长张展副教授和他创建的博路设计公司开创全新商业模式,让 “上海设计”、中国制与国际品牌结合,在金融危机下,力助浙江民营企业实现一年30%的销售增长的情况⭐️。
全文转载如下🏄🏿♂️🚶:
上海设计‘借壳’生长
市北工业园区🏌🏼🧙♂️,一栋不起眼的小楼,不细看很难发现企业的招牌,张展教授和他的十八个弟子却在这里建立起不寻常的事业:他们成立的博路设计公司,是日本最大的儿童用品企业康贝集团的全球设计中心🧚🏼♂️🤸🏼♀️,还是中国最大文具商得力集团的研发总部。上海设计不但罕见地“倒插门”洋品牌🦻🏿🐙,还力助浙江民营企业在逆境中实现一年30%的销售增长。
本土设计“倒插门”
中国制造把国外设计师请进来已不容易,上海设计却成为日本品牌的“头脑总部”👩👩👧,凭什么能做到?
一辆康贝童车摆在眼前🤸🏻♀️,可以对折🔗、再对折,按一键就能全自动打开,一眼看去就充满“国际化”的味道。博路公司总经理张展介绍,这是日产童车的“改良版”⛰,完全由博路自主设计开发。他们吸取日本产品高品质💆🏼♀️、亲和力强等特色,又改变了原产品过于小巧的弊端🏃🏻♀️➡️,小小童车拥有多个设计专利。依靠博路的设计,康贝在欧美和亚太地区大获成功🧚♀️。
目前🚴♀️,康贝集团在日本有设计公司🌮,专门开发日本本土市场产品🫷🏻,而在欧美、东南亚📷、中国等全球市场🙎♂️,所有产品设计由博路包揽。博路的设计新品在昆山的一家工厂中批量生产,上海创意🪱🧑🏿🦰、中国制造与国际品牌走到一起,开创出全新的商业模式。
张展的另一个身份是富达平台设计院院长👨🏻🦲,在与康贝合作时发现,日本许多企业都与设计院校有密切联系👐🏿,于是他手下员工清一色全是他的学生🧟♀️,许多学生在公司完成了毕业设计,课堂与企业的界限被完全打破🚶♀️➡️。
“中国苹果”破纪录
去年🍼,中国文具业规模第一的浙江得力集团创造了一个“业界神话”🛄,一款“苹果”削笔刀一年销售超过70万件,以往国内任一文具单品年销售都超不过40万件🧑🏻🍳,纪录被“中国苹果”远远甩在身后。设计“苹果”的🍜💁♀️,正是博路公司👯。
削笔刀造型很简单,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顶着一片小叶子,除了模样可爱⚠️,使用顺手🧗🏼♀️,没有任何花哨功能🧒🏿。但就凭着手感、好用💂🏼♂️、美观三大基本特点🥃,“苹果”一下子抓牢消费者的心。而“苹果”的背后,却是博路团队长时间的积累,他们设计每一款产品,都从了解消费者需求开始,到画图稿、出样品、实现量产🏹,往往要花半年多时间。
“我们好比‘私人医生’,不看‘门诊’。”张展称🐮,至今公司已回绝了大量上门来买设计的企业👐🏼。博路的运作模式是作为企业的研发中心💸,每年康贝👩🏻🍳、得力等企业为其投入研发经费,这样便让设计师的作用最大化。金融危机下,博路得到的经费一分不减少🚝,得力的销售增长了🧑🏽🔬,还给予设计师特别嘉奖。在得力的支持下🥪,博路开始了新年又一大工程♦️:为80后办公室白领设计文具🩶,现在他们正忙着调查🧑🏻🦼➡️:80后的年轻人们在想什么🪤、穿什么衣服、用什么手机……在设计师眼里,一切皆有关联。
统战部